“英雄出少年,我们的事业就是要这样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奉献岗位、不负韶华,努力用劳动的汗水浇灌青春之花。”2020年4月30日,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一行来到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看望慰问“全国工人先锋号”水工三组全体员工时,提出殷切期望。
一年来,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团队,牢记领导期望,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急难关头冲在前、艰苦任务干在前,以不竭的奋进动力,一路爬坡过坎,迎接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不负时代所望、不负人民重托,用智慧让青春之花在岗位上尽情绽放、用奋斗让青春年华在事业中闪闪发光,
青春之花 绽放光彩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水工三组以专业技术担当使命,为夺取防汛胜利做出积极贡献。2020年,在抗击鄱阳湖流域超级洪水的战斗中,水工三组成员作为省防总专家组成员累计参与防汛100余天,出动50余人次,先后奔赴永修、鄱阳、余干和都昌等防汛一线,处理泡泉、渗漏、跌窝、脱坡等各类险情一百余处。他们当中,有的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有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第一次来到防汛前线,在实战中锻炼成长;有的冲锋在前,顶烈日、冒风雨,驻守圩堤;有的坚守后方,查数据、调图纸,做好了实时保障。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同样活跃着水工三组的身影。2018年10月至今,水工三组的扶贫工作队员一直在莲花县沿背村驻村扶贫。2年多来,扶贫队员发挥水利专业特长,协助村里完成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结合沿背村自然环境、人文历史进行水景观打造、水文化建设,绘就了秀美乡村的美好画卷。开发富硒产业基地、农事体验基地、发展红心蜜薯等绿色产业,带动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取酬、产业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扶贫成果受到县扶贫办充分肯定,代表江西省接受了全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技术创新 与时俱进
“当时就是在这台电脑前,刘奇书记观看了曾智超用最新的BIM软件做的三维协同设计演示。”水工三组黄河一边介绍当时的情形,一边操作电脑娴熟地打开设计软件。这个是寒山水库、这个是雄溪河泵闸水利枢纽、这个是乌沙河泵闸、这个是……现实中一个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在计算机模型的演示下精致呈现。
相比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绘图,三维软件协同设计拥有了过程可视化、多专业高效协同以及精准度高等方面的明显优势,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演示过程中,设计结构一览无余,每一根钢筋的型号、长度,每一处混凝土的厚度,每一个设施和配件,每一项参数都清清楚楚。
围绕刘奇书记提出“技术要与时俱进”的指示,水工三组真抓实干,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应用,先后开展ZDM辅助设计软件培训、三维配筋软件(ReStation)培训、理正计算软件培训等,建立“师徒结对”制度,鼓励员工以巧干代替蛮干,通过掌握更多的设计辅助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他们不断以创新提升设计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用创新驱动生产,用创新引领发展,在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等重大项目中,他们全部采用三维设计,以现代化理念、高标准要求为这项惠及赣鄱儿女的重大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水利技术行业发展树立典范。
2020年11月,水工三组设计的峡江水利枢纽荣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工匠精神 代代传承
“老一辈设计者的工匠精神是传家宝,要代代相传不能丢。”刘奇书记的要求,牢牢记在了翁发根的心中。这一年,他接过“接力棒”,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新任“号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把传承视为水工三组的力量根源。而水工三组,也早已把工匠精神的传承熔铸在他们精神的信仰之中。可以说,水工三组在哪里,他们就把工匠精神传承到哪里,弘扬到哪里。
在集中办公点,为了攻克赣抚尾闾项目设计难题,以更高精度进行闸线比选、门型比选、工程布置、基础处理、施工导流布置等,水工三组进行了无数次的技术会商,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优化比选才最终确定,为江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担当了水利设计使命。
在铁河泵站,4台机组联合调试,72个小时的甩负荷试验每时每刻都牵动着水工三组技术人员的心。他们记录数据,改进方案,昼夜无眠,为业主提供了精益求精的服务。
在都昌防汛时遇到塌陷,水工三组的年轻人顾不上全身衣服湿透、手机泡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改进抢险方案,组织力量加固堤防。
在机场车站、在餐厅、在车上,到处都留下了水工三组人忙碌办公的身影。他们总是希望抓住每一点时间的空隙,在到达工程现场前为项目多考虑一分、多计算一次。
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水工三组也在将红色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防汛期间,翁发根随老“号长”翟泽冰巡堤。当他看到圩堤上插满了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一阵感慨后突然感悟地说道:“正是因为党的力量,我们脚下的堤防才能固若金汤,这方沿河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翟泽冰顺着他的话说:“你有这个觉悟,就应该积极加入到我们党的组织中来啊!”现在,翁发根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水工三组,这个承载了光荣与梦想的集体,在抗洪防汛和脱贫攻坚的战场,他们就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场,他们就是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在传承工匠精神干事创业的岗位,他们就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2021,在这个同样属于“牛”的年份里,水工三组不断“犇”赴勇向前,不待扬鞭自奋蹄。徐俊 黎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