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荆楚大地鲲鹏起

中铁北京局参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纪实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2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千里烟波楚天阔,自古以来就是九省通衢的荆楚大地,如今再添航空枢纽。7月17日,由中铁北京局参建的全球第四个、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从这里出发,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内的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货物有望实现“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预计2030年,花湖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30万吨。

  科技引领  打造“数字孪生”机场

  鄂州花湖机场是国内首次全生命周期运用数字施工与智慧建造技术的机场项目,机场航站楼面积1.5万平方米,航空货站面积2.3万平方米,东、西两条远距跑道,按照4E标准建设,长3600米、宽45米,可以起降宽体客货机。中铁北京局在机场项目建设中坚持科技引领,在智慧机场、智能建造上不断突破,数字化建造技术“亮相”全国民用机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得到业内高度认可。

  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1

        2017年,鄂州花湖机场开工建设。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是机场的先导工程,也是中铁北京局重组以来承建的最大土石方单体工程。数字建造推行之初,项目BIM工作小组历时148天封闭式办公,完成场道工程全专业共计63个拆分深化设计模型,千万级别的构件数量,135项图纸会审、变更12项。项目部与数字化施工管理单位共同开发了无人驾驶压路机技术,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预先输入工艺参数,使压路机能够自动识别、自主完成碾压施工,施工质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极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成本。

  在机场东跑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BIM专业团队深化设计施工全过程模型,采用先模型后施工的模式,竣工时同步交付工程实体与数字模型,打造了“数字孪生机场”。“数字孪生机场,就是通过智慧工地平台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项目经理杨京介绍说,“比如智能跑道系统,就能感知全域每块混凝土板块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测算提前感知,在肉眼可见前就知道哪里出现变化,做到精细化管理。”

  项目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施工现场机械和车辆安装数字终端,应用BIM制作近亿个编码构件,以三维模型指导全程施工,线上线下、前端后台开展联动监控,无人机“巡航”测量现场展现总体进度,自主研发族库管理平台,增加信息化族管理模块,完成约5万个族归集管理,打通了机场跑道从“建模”“按模施工”到“按模质量验评”“按模计量支付”的路径,将“智慧”融入机场建设。

  项目参与的“鄂州花湖机场Open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获得国际BuildingSMART荣誉提名,“民航数字建造与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获得第十届“龙图杯”三等奖和第二届中施协BIM大赛二等奖。

  塑造品牌  实现区域滚动发展

  从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开始,中铁北京局以现场促市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面对2020年初疫情冲击,项目部一方面深度优化施工方案、加大生产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为提速增效打基础。复工后,项目开展了“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专项劳动竞赛,全员抢白天、战黑夜,打响疫后生产保卫战。2020年4月、5月,项目产值均超过1亿元。

  项目部为防汛人员搭建帐篷、送去物资

       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的建设成绩得到业主和地方政府的认可,中铁北京局以此为契机,积极与鄂州市政府、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和鄂州市昌达公司对接,建立联系机制,围绕机场,积极参加鄂州城市建设,先后中标长航645矿山开采工程、鄂州机场场道工程、黄山临空矿区工程、黄山降高净空工程,实现了项目持续滚动开发,合同金额累计约24亿元。

  在鄂州的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持“提高站位管现场 经营开发为核心”的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足额投入安全生产费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全周期安全生产无事故。

  同时,中铁北京局鄂州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履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2019年9月,参加了沙窝乡牌楼村森林火灾抢险救援;2020年7月,支援了鄂州市防洪防汛,受到了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赞扬,为中铁北京局在荆楚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节能创效  孵化专业技术团队

  鄂州花湖机场是民航局首批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示范项目。项目建设意义重大,自开工以来,中铁北京局建设团队克服了高温、汛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昼夜不息推进工程建设,通过了机场验收、校飞、试飞等历次“大考”。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团队见证了花湖机场从一片荒芜到展翅腾飞,长长的东跑道记录了他们的青春韶华。

  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2

       项目部以“黄维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发挥专家带头引领作用,依托重点课题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应用了BIM5D、PMS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11个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的“三维数字化建造”模式实现全过程精准管控,节约了大量成本。在土石方回填过程中,科研攻关小组优化采用36吨超重压路机,工效提升2.67倍,缩短工期2个月。项目团队编制民航BIM标准3本,进行了“民航机场数字建造与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取得10余项版权,已被受理或取得国家专利授权10项,130余人取得BIM专业相关证书。项目部先后荣获鄂州市工人先锋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一大批新生力量来到鄂州花湖,从机场数字化建造的全过程中吸收养分、成就自我,又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将专业技术运用到专业领域,成为企业储备的民航专业人才。项目建成后,这批年轻的技术力量又如同蒲公英一样飞向远方,投身到肥东白龙、重庆江北等多个机场项目,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鲲鹏展翅九万里,凤凰于飞指日成。随着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比翼齐飞,湖北航空形成了 “客货双枢纽”格局。这座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已经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中铁北京局的建设者们仍将扎根荆楚大地,勇当开路先锋。(申阳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