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时间:2022年08月3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读陈丹青先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自称“读书人”》一文,倒不在意文中纠结的什么才算真正的“读书人”,而是作者讲到少年时期无书可读的窘境,引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读书人”,但几十年来确实手不释卷。那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

  小时候翻看小人书自然算不上读书,但自己的读书生涯确实是开始于翻看小人书的年龄。那时候祖母常带我去邻居家串门,应该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吧,也就是我十岁左右,邻居家一位姑姑正在读高中,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她在读一本手抄本小说。在她写作业的时候,我就拿过来翻看,我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小说的开头写道:“叮铃铃——某某市公安局的电话铃声突然急促地响起……”小说的情节一下就吸引了我。这部手抄本小说有个极其恐怖的名称:《七口棺材的秘密》。小说很长,一个晚上不可能看完,我每天去看几页,那种由小说带来的既令人恐惧又令人兴奋的情境刻骨铭心,小说中的惊悚场面与着迷于破案过程的急切心情现在都历历在目。这本书是我平生读到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叫“小说”的东西,这个“小说”的东西简直太迷人了。

  于是就想方设法去找“小说”,不记得从哪里找来一本抗美援朝的小说,小说的名称已经想不起来,只记得开头部分写道: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前四次战役的胜利,第五次战役全面打响等等。令人奇怪的是美国总统的名字居然长达五个字,叫艾森豪威尔,还有个美国的将军居然起了个女人似的名字,叫李奇微。印象是小说一点都不好看,远不能与《七口棺材的秘密》相比,只看了开头不长的一部分就把它丢开了。

  于是央求父亲给我买一本小说,本来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不料父亲有一次从县城回来,还真给我买回来一本小说。我如获至宝,拿到手后首先给它包上了书皮,之后才舍得翻开细细阅读。遗憾的是父亲买回来的这本小说竟然还不如那本抗美援朝的小说好看,大致是描写农村合作社的一部小说,有点类似于我后来看到的《金光大道》《艳阳天》之类。这部小说我自然没能读下去,但却被我珍藏了许久,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小说,名称似乎是叫《湖边》还是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

  在我们那个贫瘠的晋北小村庄里,还能从哪里找到小说来看呢?很意外的是,一名小我一岁的本家族叔帮了我的大忙,记忆中我与他并没有深交,他居然密告我他家有藏书,这让我大吃一惊,我丝毫没想到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那位族爷居然是一位文化人。我已记不清是这位族叔帮助,还是我亲自觍着脸向我那位族爷去借,反正是我最终从他家借出了书,还是大名鼎鼎的《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故事自然是从小就听说过的,这可是原著啊,捧着《水浒传》的时刻,真可谓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了。但它很快就让我吃尽了苦头。以我还在读小学的识字水平和一个农村娃的见识,其中有太多的字词让我摸不着头脑。刚翻开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就傻眼了,这个“瘟疫”是什么东西?“祈禳”又是什么意思?通过查字典,“瘟疫”勉强理解是什么意思了,“祈禳”则想破脑袋也不知它是干什么,说是一种“醮事”,那“醮事”又是一种什么事呢?就这样,边查字典边看着,在似懂非懂之间,我把《水浒传》啃了下来。之后又是很意外的,从我儿时的玩伴家里找到一本破旧得连封皮都没有的《三侠五义》,包公的故事、展昭的故事、五鼠的故事,把我带到了一个比水泊梁山更加奇妙的世界。

  就这样,经《七口棺材的秘密》《水浒传》《三侠五义》等的熏陶,我终生喜欢悬疑、传奇、武侠类小说的爱好由此奠定。到县城上初中,读《西游记》《三国演义》,读在班里流转的有头没尾或有尾没头的金庸武侠小说,高中读《红楼梦》,大学读各种世界名著,也继续沉迷于武侠小说,而今读各种文史哲著作,也读各种网络小说,读书渐渐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几十年读书读下来,有什么体会呢?受益极大自然是肯定的。关于读书的一些名言,如“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我都有切身的体会。

  但也很不幸,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受读书的毒害也是十分明显的。鲁迅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这句话最早的版本实际是人生识字忧患始(苏轼语)。在我看来,仅仅识字未必有这么大的祸害,人生之糊涂、忧患实际都是始于读书而不是识字。长年手不释卷,这个世界无形中就被割裂了:一是现实世界,二是书本世界。现实世界实际很简单,所谓“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吃饱穿暖,仅此而已。但书本世界就复杂得多,即使只说吃饱穿暖,也得来一句“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之类才够味,更不用说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等,各种伤春悲秋、杞人忧天的精神负累全都拜读书所赐。更加严重的是不自觉地要以书本世界来检视现实世界,所谓各种深刻、浪漫、深情、薄义、永恒、无常,各种丑陋不堪、各种美轮美奂等等,以为世界上真存在这些极端的东西。最可悲的是,除了读书,不会以别的方式打发闲暇时间,如果手头没有一本适宜的书,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就手足无措,就完全丢了魂。以上种种表现,用句俗语说,是读书读傻了;用句“高大上”的话说,是被彻底异化了,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个被书本异化了的畸形人。

  人生本来很简单,生活本来也很简单,“挑水砍柴,无非妙道”,以简单对简单才是真正的明达。而以读书读来的东西观照和处理世务,貌似汲取了古今中外很多人的智慧,实际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作茧自缚,是一种大糊涂。一个人要明达很难,但要想糊涂很容易,就从读书开始吧。我一生的糊涂就开始于那本惊悚的《七口棺材的秘密》,好在它没有给我带来一个惊悚的人生,算万幸。

  我想说的是:读书,可真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啊!  (齐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