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巨恸之后,华夏儿女迅速挺起脊梁,社会各界化悲痛为力量,众志成城,投入到一场史上空前的抗震救灾攻坚战中。既是攻坚战,最需急先锋,在地震重灾区什邡市西北面的高山深谷中,便活跃着这样一支党员先锋队。队员们来自中铁二院,看起来貌似文弱书生,其实个个却都是铁路工程专家。在中铁二院现场抢险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而必胜,为抢修广岳铁路、打通救灾生命通道,立下了赫赫战功。
把战斗堡垒建在第一线
此次汶川大地震,总部位于成都的中铁二院其实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办公楼房受损,强烈有感的余震频频来袭,生产、生活秩序遭遇较大干扰。但铁军毕竟是铁军。在确保本单位生产、安全两不误的同时,中铁二院这支征服过成昆线、南昆线的开路先锋,从抗震救灾的大局出发,一边积极恢复生产,一边积极响应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的要求,组成了由党外知名人士、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肖道坦、共产党员高杨、蒋良文、陈克坚等35位专家组成的中铁二院抗震抢险技术专家组,随时准备听候命令,奔赴抗震救灾抢险第一线。
在此次地震中,什邡市受灾十分严重,尤以下辖的红白镇灾情最为惨烈。早一刻进入红白镇,就能早一刻进行救援。但由于公路受损严重,而连接红白镇的钢铁动脉广岳线,也因地震破坏而被迫中断了行车。时间就是生命。在公路抢通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打通广岳铁路,将钢铁动脉延伸至红白场,成了抢救红白镇等铁路沿线村镇被埋、被困群众的当务之急。中铁二院临危受命,铁道部要求中铁二院迅速拿出抢修方案,指导、配合中铁二局、八局、十二局等施工单位施工,以确保5月26日前将这条铁路通至红白镇。中铁二院迅即成立了以集团公司总经理朱颖为组长,张文健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广岳线抢险指挥部。
灾情就是命令。5月16日下午,中铁二院派出了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健、副总工程师李安洪和地勘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科组成的专家组党员先遣队,顶着频频发生的余震和有可能蔓延的疫情,奔赴什邡市广岳支线铁路抢险救灾第一线。
次日凌晨四时,来自中铁二院技术中心、土建一、二院和地勘公司的桥涵、路基及地质专业有关技术人员,在黎明前的夜色中紧急集结,组成抗震抢险突击队,匆匆开拔,早晨五时过就赶到广汉市,与专家组党员先遣队会合。这支开赴灾区一线的精锐之师,由集团公司专业工程师、生产院的副总工程师和所长等人组成,许多都是共产党员,个个都是拔尖技术人才,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极强。在听取先遣队就广岳铁路支线情况所作的介绍后,突击队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位于重灾区什邡市红白镇的红白场火车站。
随后,中铁二院总经理朱颖和副总工程师陈克坚以及测绘分院的测量工程师们也相继赶到抢险救灾现场。与此同时,中铁二院还先后调集了60余人,紧急参与广岳支线铁路现场抢险工作。一时之间,抢险现场党员云集,精英荟萃,一场抢通广岳线的设计大会战迅速展开。
问题棘手,自然少不得专家现场指导;紧急关头,更需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念及红白镇及广岳铁路沿线村镇刻不容缓的灾情,中铁二院党委书记漆宝瑞心急如焚,在召集公司领导开会时,他语气坚决地做出指示:“关键时刻,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必须把战斗堡垒建到抢险第一线!”
会上,集团公司领导们一致同意成立中铁二院广岳铁路现场抢险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朱颖担任书记,副总经理张文健担任副书记,陈克坚任委员,先后调集了30多名共产党员战斗在救灾抢险现场。
一座屹立在灾区一线的坚强堡垒,让现场抢险的二院人得到了更灵活有效的指挥,也有了更值得依赖的精神上的靠山。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勇当先锋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中铁二院广岳铁路现场抢险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中,以朱颖总经理为书记的党支部领导们处处以身作则,奋勇争先,不怕艰苦,敢于牺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极大地鼓舞了现场抢险人员的士气,推动了抢险工作的进展。
受余震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灾区抢险现场的情况会不时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设计,集团公司总经理朱颖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亲自主持召开技术方案会审会议,与40名专家一起研讨设计方案,大家冒着余震加班加点,熬了两个通宵,终于把设计图纸赶制出来,及时提供现场施工。5月19日,朱颖总经理又陪同铁道部原副部长蔡庆华视察广岳线重点病害桥梁——穿心店大桥。随后的几天内,在铁道部现场抢险指挥部和集团公司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的正确指挥下,朱颖总经理和张文健副总经理一道,率领40多名专家组成员,冒着余震不断、山体坍塌、飞石滚落不断、道路前行十分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连续七个昼夜,在现场奔波劳碌,紧张抢险,并亲自对现场踏勘、抢修方案、抢险图纸、指导配合施工等相关环节进行仔细把关,终于确保了在5月25日18时,提前将损毁、坍塌、断道十分严重的广岳铁路开通到红白场车站。
5月16日下午,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健的率领下,由李安洪副总工程师和地勘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科组成的专家组党员先遣队,率先奔赴什邡市广岳支线铁路抢险救灾第一线。为了尽快拿出稳妥有效的抢险方案,专家组党员先遣队的三名成员——张文健副总、李安洪和王科,废寝忘食,争分夺秒。5月16日下午到达现场之后,他们便着手开始忙碌,当晚一夜不眠、紧张工作,紧接着又连续两个晚上通宵加班到天亮,次日还坚持同突击队员们一起到工地核对调查……
为了掌握广岳线重点危桥——石岗坪大桥2号水中高墩的震后受损情况,优秀共产党员、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现场临时党支部委员陈克坚亲自率领桥涵专业的突击队员,翻山涉水,披荆斩棘,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们从陡壁爬到桥下查看险情。同时,陈克坚还与专业工程师袁明一起,每天顶着随时发生余震、滑坡、泥石流的生命危险,争分夺秒,奔波劳碌于什邡、红白场和石岗坪大桥之间,最终确定了2号墩的抢修加固方案。陈克坚曾连续2天2次穿过57公里处的大滑坡,徒步在险境中跋涉30多公里。第二次到岳家山现场踏勘时,他为了多搜集相关资料,不顾脚伤,坚持工作,直到深夜返回驻地,才到医院对伤口作简单的包扎。
在 广岳线抢险现场,中铁二院临时党支部的领导在不放松抢险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发出的“抗震救灾献爱心捐款倡议”,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捐款,广大员工在为灾区忘我工作之外,争献爱心。
临时党支部的领导、指挥、带动能力,令抢险现场的职工进一步领略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关键时刻的战斗力。
共产党员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
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在朱颖、张文健、陈克坚等支部领导的率领下,中铁二院现场抢险人员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起早摸黑,攻坚克险,战高温,斗余震,倾尽心力,忙碌不休。在永兴至木瓜坪间长达二十多公里的山区铁路线上,以党员为先锋的突击队员们,演绎了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场面:
由于深知早一点抢通铁路,就为救灾增无数好处,中铁二院抢险队员们铆足了劲,匆匆赶到现场后,个个都只凭一瓶水、一袋面包,就在烈日下开展工作,一口气整整查勘了十多公里的线路,取得了十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现场踏勘完毕,他们立即召集会议进行商讨,迅速为铁路的抢修做出了一套科学、快捷、详细的抢修方案。
5月17日下午三点半,在紧急完成初步踏勘调查后,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宗旨,突击队员们马不停蹄,不顾疲劳,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在现场以汽车引擎盖为图板,提前设计出抢险方案图交付现场施工。
当晚,大家又一直忙到深夜才有机会睡觉。由于从接受命令开始,他们就一直在通宵工作,而且白天还要去现场奔波,因此此时头一挨着枕头,大家就都沉沉睡去,以致凌晨时分的那场强余震和狂风暴雨,都没能惊醒他们——劳累,已经令大家失去了警觉能力。
此时,在穿心店大桥抢险工地,刘名君正和徐勇和鄢勇坚守一线,全程配合施工并客串旁站监理,三人冒着忽晴忽雨的暑热天气,顶着余震频发的危险形势,吃住都在帐篷中,创下了四天三夜不洗脸不刷牙的纪录。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冒险在危桥上爬上爬下,观察险情,指导施工。
“余震一来,就要匆匆往旁边撤,我们在前面跑,附近山坡上滚落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就在身后跟着撵。好在我们几个都很厉害,比石头滚得还要快。等到余震平息了,我们就又往桥上爬去。”说起当时的情景,刘名君他们几个虽然脸上都挂着笑,但仔细一想,都觉得有些后怕,“可当时大家却硬是顾不上担心自己的安危”。
5月18日晚,作为配合施工组成员,中铁二院突击队员刘洋和汤平面对不时发生的余震和由此引发的崩塌、滑坡等险情,徒步穿行在山峡之间,并率先赶到抢险工程的终点——木瓜坪车站。
夜里十点多,他们才靠着朦胧的月光,摸黑从峡谷中走回红白场车站驻地。峡谷两边的山坡随时可能滑落下来,但此后他们更是四进四出木瓜坪车站,为尽快设计红白场至木瓜坪区间现场抢险方案图,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刘洋和几位突击队员都说:“每次通过K57处的那个大型滑坡,大家都要出一身汗,一半是热汗,那是由于‘道路’难走——其实此处原先根本就没有路;一半是冷汗,那是由于心情紧张——因为悬在滑坡上方的那些巨石随时都可能滚落。
突击队员们又说:“我们是二院人,不管设计新线还是抢修危桥,忙乎铁路上的事,本来就是我们的天职”,“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没有任何临阵退缩的理由”……
辛勤的汗水终究不会白流。在现场临时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的坚强指挥下,在以共产党员为先锋的全体突击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参战单位的全力抢修,5月24日晚六点,列车终于稳稳地驶过穿心店大桥,奔向红白场车站。
危难之际,更显堡垒大作用;关键时刻,尤需党员急先锋。在广岳线抢险行动中,中铁二院临时党支部领导下的设计人员,受到了现场抢险指挥部的高度好评。5月25日上午,在广岳铁路指挥抗震救灾的原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同志,专程来到中铁二院看望慰问加班奋战的设计人员,对他们在抢险救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和敬意。
总之,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中铁二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讲政治、顾大局,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屹立在灾区一线、靠前指挥的中铁二院广岳铁路现场抢险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更是率领抢险人员,在余震不断的危险形势下,大力发扬二院传统,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灾区抢险救灾工作献上了自己的力量,也涌现出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先进典型和生动事迹。
古语有云,多难兴邦。大灾来临,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并肩作战,使得这场抗震救灾行动成为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明证。
我们相信,多艰兴企。经受住这场地震灾难的严峻考验,中国中铁麾下的中铁二院广大干部员工,必将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公司广大党员模范的带动下,信心百倍地完成好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踏歌而行,昂扬奋进,并肩走向更为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