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汶川地震灾区,经常可以看到中铁二局青年突击队员的身影在烟尘和废墟之中忙碌,鲜红的青年突击队队旗在他们身后高高飘扬。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年轻队伍,在抢险救灾的生死考验中,他们用青春的激情与热血、勇敢与智慧、爱心与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赞歌。
灾情就是命令
“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当天下午16时,中铁二局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在刚搭建好的帐篷里成立了。他们主动向省政府请缨要到第一线去抗震救灾。随即,中铁二局团委、各单位团委也立即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组建了中国中铁二局青年突击队。到5月13日凌晨4时30分左右,包含2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在内的中铁二局抢险队携带救灾机械23台,浩浩荡荡地挺进地震灾区。
时间就是生命
凌晨5时许,抗震救灾队伍赶到了都江堰抗震救灾现场,接到都江堰市指挥部指派救灾任务———到当地受灾最严重的福家巷,完成中国银行的救灾工作。凌晨6时许,第一批青年突击队员们不顾余震和时有物体坠落的危险,爬上废墟堆,用铁镐敲打、用双手搬动砖块瓦砾。通过近1小时的艰苦努力,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此后救灾工作陷入了困境。由于该办公楼靠西边的5间从顶层齐刷刷地坍塌下来,其中的梁柱却又因钢筋连接而凌乱地高悬在空中,随时有坠落的危险,而靠东边的5间房已产生明显的裂缝和偏移,随时有向西边坍塌的危险。大楼里还有12名中行员工被埋,不能使用大型设备去挖掘。此时,年仅22岁的青年突击队员郭文祥站了出来,把自己捆绑在吊车绳上,先后三次升到10多米高的坍塌房屋上面呼喊,然后再下到每一个可以进入的坍塌空间里呼唤寻找,直到声音喊到沙哑。就这样,年轻的郭文祥用自己的危险,换来了生命的延续。
哪里有难那里上
由于突击队在中国银行都江堰支行抗震救灾抢险取得的成果和自身作为施工类企业的专业优势、设备优势,灾民不仅投来了赞扬的目光,更对他们寄予了深厚的信任。
在13日当天,青年突击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冒雨对都江堰市区建设银行都江堰支行、洗浴中心、网吧、舞厅、中医院等5个受灾严重、埋压人员较多地点进行抢险营救工作,在滴水未进、粒米不粘的情况下奋战了仅12个小时。通过大家的顽强拼搏,营救出3名幸存者,清理出26名遇难者遗体。突击队员们直到下午3点才吃上这一天一夜的第一口饭———二局建筑公司送来的馒头。可当有灾民路过或是在抢救点停留时,突击队员们又不由自主把自己的馒头分发给周围的群众———他们比我们更饿,更需要!
就这样,突击队员时刻不忘坍塌房屋下生命的召唤,发扬着二局铁人特有的精神,哪里有难,就组织突击队员上哪里;那里有需要,就组织突击队员去帮忙。在二局突击救灾抢险的几个点上,不时有人拿着都江堰市指挥部批的条子,要我们的队员去协作他们,或是需要我们人员连同设备去帮助他们。其实很多队员直到5月14日、15日还没有好好合一下眼;有些队员家处这次地震的灾区,为了眼前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家和亲人,一直没来得向家里人报个平安,或是实地了解家里的灾情。他们只是不停辗转在救灾现场最需要的地方。
在5月15日上午,接到都江堰市指挥部的批示,请中铁二局对都江堰市财政局的家属住宅区进行救灾抢险。但对现场进行考察后,发现原来这又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先后已有十多个救援队伍来看过,可他们都因为危险太大和设备不足,没法进行救灾工作。
原来这个住宅楼区里面的一幢已完全坍塌,而四周都被地震震裂斜斜歪歪随时有可能垮塌的6层危房围住,而唯一可以进入的安全通道却被两边的危房夹在中间,突击队员进去随时都有再次坍塌被压的生命危险。二局指挥部的几位领导经过多次论,突击队员们也先后数次通过吊车吊到六层高危楼顶层检查震裂情况。在多次共同商议救灾方案后一致认为可以进行。就这样,队员们经过顽强拼搏,历时两天终于完成了财政局住宅楼的抗震救灾的工作。虽未从中救出一位幸存者,但却给死难者带去了灵魂的抚慰,为其家属带去了心灵的安慰。
截至5月19日,中铁二局青年突击队基本结束了在都江堰抗震救灾工作,这期间他们主要参与完成了11个单位的抗震救灾工作,同军警消防协作完成了多处坍塌房屋和建筑的抢险工作。近期青年突击队在稍事休整后又开赴震源汶川,去夺取取抗震救灾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