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铁资本把推进青年人才进步成长作为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公司特点,在总结人才工作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1334”导师带徒人才培养工程,有效完成对新进人员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发展平台搭建,同步畅通青年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双通道。目前,新进人员全面融入了公司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重要业务。
坚持围绕“一中心”,强化组织保障
围绕建设行业领先的一流产融结合平台,切实将导师带徒作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导师带徒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自督导,分管领导跟进指导,人力资源部门具体落实,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导师带徒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导师带徒管理办法,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定期组织召开部署会、推进会,确保导师带徒工作有依据、有调度、有效果。三是落实有效举措。聚焦人才发展的思想引领、理论学习、技能习练、发展指引、生活解难等维度,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发展目标、成长路径、发展保障,全面搭建人才孵化平台,有力促成人才培养战略落实落地。
坚持画好“三条线”,搭好师徒队伍
结合“理想信念情怀 爱党爱国爱企”主题活动,以培育爱党爱国爱企人才为目标,对导师带徒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一是标注优秀人才“目标线”。坚持以“跳起来摘桃子”为激励,为人才成长科学设立职业理想目标、职业道德目标、业务能力目标、综合素质目标,激励青年不懈奋斗、成长成才。二是严把导师队伍“标准线”。坚持勤、德、廉、绩、学综合评定原则,优选专业对口、经验丰富、敬业奉献、业绩突出的先进人员为业务能力导师,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或本部部门副职以上管理人员为发展引领导师,确保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三是绘制人才培育“成长线”。导师带徒实行“2+1”培养模式,即1名徒弟,由业务能力导师、发展引领导师两位导师负责,培养期限为2-3年,两位导师目标一致、各有侧重,组合培养,使人才培养更智慧、更精准,人才发展更高效、更通畅。
坚持立足“三个一”,传道授业解惑
着眼于青年员工的美好期待,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压紧压实导师传、帮、带责任。一是组织一次分享,传成长之道。建立导师带徒工作线上交流群,根据导师带徒培养阶段和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师徒经验谈、师徒共成长、师徒故事集、师徒成果展等主题的线上分享,分享徒弟故事、师傅经验。以真实感悟、真实成绩、真实故事促进了解、交流、激励、共享,使成长之路有迹可循、成才之路携手并进。二是举办一次学堂,授核心业务。每月举办青年学堂,涵盖公文写作、商务谈判、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内容,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公司实现协同经营、均衡发展战略目标。三是开展一次谈心,解发展之惑。导师结合培养计划,每月与徒弟开展谈心谈话。发展引领导师了解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动态,帮助塑造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业务能力导师跟进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建议、答疑惑,实现师徒同行,助力徒弟成长,体现企业人文情怀。
坚持搭建“四平台”,畅通成长通道
以“树典型、走前列”为主题,搭建交流、展示、激励、发展平台,提升工作质效。一是抓好主题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为促进师徒教学相长,公司架起师徒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举办“同读一本好书,师徒携手共成长”主题座谈会,促进徒弟在与导师的深入交流中真学真会、悟深悟透实,提供徒弟间交流发言、锻炼自我的平台。二是抓好岗位比武,搭建展示平台。对照年度培养目标,组织对导师带徒开展情况和青年员工学习成长情况进行评比,为青年员工创造展示自我、展示进步的机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考核奖惩,搭建激励平台。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公司骨干传道授业的热情,培育广大青年员工尊师重道情怀,公司定期组织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师徒进行奖励,促进大家相互看齐,共同进步。四是抓好选拔使用,搭建发展平台。将导师带徒作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储备方式之一,为优秀师徒提供更大的锻炼发展平台,在核心岗位上担当重任,实现青年才俊向业务骨干的蜕变。